角色分析技术(疗法)及其应用
发布日期:2015-07-28浏览:1362
一、角色分析技术概述
角色分析技术是通过对个体人格特点、所扮演各种角色及其对应角色形成的角色系统及子系统的具体分析,帮助个体了解系统结构缺陷,进而完善结构、健全功能,优化角色间互动模式和效率,促进个体社会化。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G·米德首先将角色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团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行为及行为期望,它规定了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行为,并且个体只要扮演了某一角色,同社会或团体中的其他人将不约而同地以该角色所应具备的角色行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提出的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人格、角色结构、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规范、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理论概念。
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例如一个男子不仅扮演父亲和丈夫的角色,而且还可能是公司主管、学会理事、体育教练、或者大学的进修学生等。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处于一定的角色系统结构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扮演一定的角色都是为了获得这一角色的相关利益或者为了减少利益损失(趋利避害),但由于每一个体的禀赋、成长环境、所接受的家庭学校教育不同,对角色的认知领悟程度、角色扮演技能和角色行为会有很大差别,但只有更符合社会期待的角色行为才更易于被社会认可和接纳,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孤立、排斥,进而满足自己被接纳的精神需要以及社会其他成员提供的各种利益。所以每一个角色都在尽力地按照社会期待在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以期缩短主观角色认知与社会角色期待之间的距离,这一过程就是角色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角色分析技术把个体所面对的每一个对应角色,根据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水平,分别把他们归入三个层次(见图一):与个体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归入核心层C(central layer又称亲密层),大致包括父母亲、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好朋友、情人、偶像以及虚拟角色网络朋友、上帝、神灵等;处于核心层的角色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相互之间的情感依恋很深,这一层次的任何一个角色一旦突然丧失,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创伤。而与个体之间存在一般关系的角色处于中间层M(middle layer 又称协作层、支持层),大致包括自己的一般亲友、老乡、同事、上下级关系、老师、同学等,处于中间层的角色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卷入较少,但对个体的的生存发展很重要,是个体利益实现的有效支撑。角色系统的第三个层次是边缘层F(frontier layer又称工具层),包括生活中接触到的与自己有权利义务关系,但极少有情感卷入的各种角色,如汽车司机、警察、商贩、售货员等,所以处于这一层次的个人联系是浅层的。
角色系统中三个层次的角色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境的变化,系统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比如邻居、同学变成了好朋友、夫妻,当然,好朋友、夫妻也可以演变成一般关系或者仇人。
角色分析技术是通过对个体人格特点、所扮演各种角色及其对应角色形成的角色系统及子系统的具体分析,帮助个体了解系统结构缺陷,进而完善结构、健全功能,优化角色间互动模式和效率,促进个体社会化。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阐释社会关系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G·米德首先将角色这一术语引入社会心理学,所谓社会角色,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团体中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每一种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行为及行为期望,它规定了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社会角色时所应有的行为,并且个体只要扮演了某一角色,同社会或团体中的其他人将不约而同地以该角色所应具备的角色行为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提出的角色理论主要包括角色人格、角色结构、角色行为、角色期望、角色规范、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理论概念。
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生活,必然会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且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例如一个男子不仅扮演父亲和丈夫的角色,而且还可能是公司主管、学会理事、体育教练、或者大学的进修学生等。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处于一定的角色系统结构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扮演一定的角色都是为了获得这一角色的相关利益或者为了减少利益损失(趋利避害),但由于每一个体的禀赋、成长环境、所接受的家庭学校教育不同,对角色的认知领悟程度、角色扮演技能和角色行为会有很大差别,但只有更符合社会期待的角色行为才更易于被社会认可和接纳,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孤立、排斥,进而满足自己被接纳的精神需要以及社会其他成员提供的各种利益。所以每一个角色都在尽力地按照社会期待在不断地进行角色学习和角色实践,以期缩短主观角色认知与社会角色期待之间的距离,这一过程就是角色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角色分析技术把个体所面对的每一个对应角色,根据其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水平,分别把他们归入三个层次(见图一):与个体关系最为密切的角色归入核心层C(central layer又称亲密层),大致包括父母亲、子女、兄弟姐妹、夫妻、好朋友、情人、偶像以及虚拟角色网络朋友、上帝、神灵等;处于核心层的角色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相互之间的情感依恋很深,这一层次的任何一个角色一旦突然丧失,会给个体带来极大的创伤。而与个体之间存在一般关系的角色处于中间层M(middle layer 又称协作层、支持层),大致包括自己的一般亲友、老乡、同事、上下级关系、老师、同学等,处于中间层的角色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卷入较少,但对个体的的生存发展很重要,是个体利益实现的有效支撑。角色系统的第三个层次是边缘层F(frontier layer又称工具层),包括生活中接触到的与自己有权利义务关系,但极少有情感卷入的各种角色,如汽车司机、警察、商贩、售货员等,所以处于这一层次的个人联系是浅层的。
角色系统中三个层次的角色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处境的变化,系统中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比如邻居、同学变成了好朋友、夫妻,当然,好朋友、夫妻也可以演变成一般关系或者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