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技术的几大误解(二)
发布日期:2015-08-06浏览:2598
误解二:把教练和导师区分不开,以为“教练=导师”。
凡参加过教练技术素质管理一、二、三阶段的学员,绝大部分都非常认同教练技术,他们大都感觉收获很大、体验很深。其中有人就产生一个强烈的想法:我也想成为一名教练。可能在他们看来:教练=导师,然而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在专业教练研修班(CP)我常常问学员:‘你们认为教练和导师是不是一回事?’结果80%的学员举手答“是”剩下的20%答“不清楚”。于是我就给同学们做区分,简单的说:教练特指一对一的教练,而导师指的是一对众的教练+训练。
为了说明问题,我在这里引用一个简单的教练案例,大家一看便一目了然。
客户:有时在工作中,我会担心与一些很强势的人一起沟通。
教练:为什么会担心?
客户:怕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
教练:其实,有时候达不成一致意见也是意见的一种。是担心,还是觉得没有办法沟通?
客户:好像是没有办法!
教练:所以你不是担心与强势的人沟通,而是担心没有办法与强势的人沟通。
客户:哦!
教练:那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吗?
客户:我平时喜欢与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人沟通,这样容易达成结果。
教练:是呀,因为你们双方都喜欢这种方法,所以容易达成一致。那如果对方喜欢的是果断直接表达自己感受的人呢?
客户:我明白了,我也可以一样果断直接地表明我的态度!也许这是他喜欢的方式,这样会更容易达成一致!
上面是一个很简单的教练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以及比这复杂的案例我经常应用于专业教练研修班的课堂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练就是针对客户的提出的工作、生活中的发生的问题或困惑,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教练技术(教练工具、教练步骤、教练身心语等等)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这里说的“解决问题”,不是教练给出客户解决的方法,而是通过教练给客户照镜子让客户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教练支持客户的焦点不在“事”上,而在“人”上。教练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练首先会帮客户厘清目标,让他清楚他真正想要什么。其次,教练会给客户反映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以及客户信念上的盲点,专业的叫法是:反映真相。接下来教练会支持客户调试自己之前无效的心态与信念到对目标有效的位置去,即就是:心态迁善。最后支持客户自己找到解决之道---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但这还没完,这只是个开始。因为教练意义不仅是让客户明白道理、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教练和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令客户做到。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有时不一定能一次完成,比如说:客户不在被教练状态,或在教练过程中发现其它隐藏的真相阻碍了原定的教练过程等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可能要分几次完成。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完成后,事还没完,接下来教练还要持续地跟进客户,直至其达成成果。跟进过程中,客户的心态、信念有可能还会反复,此时教练会再次运用教练技术将客户拉回到目标上来,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他达成成果。
在国外,教练像律师一样是热门的高薪职业,同时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如按费用折算,大约4000-10000元/小时左右,而且不含往返机票、住宿。据统计,在不到15年的时间,全球的专业企业教练激增至8万人,而企业内部教练更是不计其数。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GE、IBM、宝洁、国泰航空、爱立信、BP AMOCO石油、英国航空、柯达等,都在其内部力推企业教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也希望通过专业、规范的学习,而掌握企业教练技能。据报道,目前上海的企业教练学员已逾3万,其中70%为企业主,30%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这些还只是2006年的统计数据。那么我相信在国外发生的事情也一定会在中国发生。职业教练、认证教练在中国指日可待,而且还会细分为:生活教练、管理教练、情感教练、亲子教练……等等。
以上我说了很多都是关于教练的,接下来我想说一说导师。
导师除了具备上面说的那些教练必须具备的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控场能力、情绪感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辅助设施(如:灯光、音乐、气温等)的把控能力等。导师也会做像教练一样的一对一Coaching工作,但未必跟进对方拿到成果。导师最主要的是导引一个大方向,通过做个别的现场教练个案引发诸多学员打开自身信念里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成果。就像我们国家搞改革一样,导师是大刀阔斧,教练是有针对性的精雕细刻。教练工作时是一对一的,导师工作时是一对众的。导师使用的工具除教练技术之外,还有一些非教练技术的工具。比如说:心理治疗、心理剧、静思、冥想、体验式的练习……等。
不论导师还是教练,都要经过至少3-5年在系统中的磨练、成长,才能比较好的胜任这份工作。
以上,我比较详细的讲了教练和导师的区别。话题再次回到一开始说的,但凡上过教练技术的学员,一般都会有个冲动:要么自己想当导师(其实可能是教练,不过他自己也搞不清导师和教练的概念。),要么想自己开教练技术公司。他的出发点可能没问题,因为他自己在课程中拿到很大的价值,所以迫切的想要这个价值延续和放大。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努力一定有结果,但未必有好结果。当很多学员一学完就满腔热血的去开教练技术公司的时候,他把这事看得非常之简单:不就是找一群人来听课,再找一个人来上课不就结了吗?于是,一家家的教练技术公司风风火火的开了起来。结果怎样呢?由于目的不清、愿景不明,也没有系统的专业支持,加之导师也是七拼八凑凑起来的,这样的机构往往寿命不长,多则两年、少则一年便一命呜呼了!再来说说做导师的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很多学员学完之后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口才还不错,认为这些东西好简单没啥好学的,甚至认为台上的导师某些地方还不如他呢,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操刀开练了。结果自己操刀一练,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由于自己教练技术的功底不扎实,所以当做教练对话时就眼睛一闭往过摸--逮住一点了教练一下,逮不住就算了,反正台下的人也不懂。往往教练关口把不住时,就只能靠做环节走流程来出彩了,要不然怎么办?做不好教练还把自己逼上绝路不成?结果,到最后就做了个不伦不类,这种做法说轻一点叫不负责任,说重了叫误人子弟。这种所谓的“导师”一般胆子都很大,在他们身上通常有两个不怕死的精神:一、自己不怕死;二、不怕搞死别人。这种导师通常在市场上要价不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地方练手、有地方拿到做导师的成就感可能比其他都重要。
现在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对教练技术很反感,认为和其他训练没什么区别;收费从几百块到几千块鱼龙混杂,认为教练行业很乱,不敢相信;导师队伍泥沙俱下,好像什么人一上完课都能随便当导师;甚至有人认为教练技术徒有虚名、是一种忽悠。这些话在外面我们听了,很多时候感觉到很气愤,想反驳,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身上!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国内现在很多教练机构图省事,不开专业教练研修班(CP),只开一、二、三阶段。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很多学员学完后认为:自己要想为教练技术做点事,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开教练技术公司,要么自己当导师,哪怕这是天堑也只能勉为其难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没错,同时也因为他不知道还有别的选择。第二、导师在课堂里给出的方向不清晰。导师没有将教练的方向理清楚、说明白,给学员的感觉是教练=导师。(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导师他自己也不明白这些。)第三、机构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没有适时给学员明确的方向指引。所以说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是我们行业里面的一些人不争气,把市场破坏了,怪不了别人的。
问题很严重,市场很生气,怎么办呢?有一句话说的好:流言止于制者,还得靠我们这些行内人把正确的理念带给人家,并且自己身体力行之。还有一句话叫: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位同行、各位同修,“正心修身、内圣外王”先从我们自己开始吧!
凡参加过教练技术素质管理一、二、三阶段的学员,绝大部分都非常认同教练技术,他们大都感觉收获很大、体验很深。其中有人就产生一个强烈的想法:我也想成为一名教练。可能在他们看来:教练=导师,然而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在专业教练研修班(CP)我常常问学员:‘你们认为教练和导师是不是一回事?’结果80%的学员举手答“是”剩下的20%答“不清楚”。于是我就给同学们做区分,简单的说:教练特指一对一的教练,而导师指的是一对众的教练+训练。
为了说明问题,我在这里引用一个简单的教练案例,大家一看便一目了然。
客户:有时在工作中,我会担心与一些很强势的人一起沟通。
教练:为什么会担心?
客户:怕双方达不成一致意见!
教练:其实,有时候达不成一致意见也是意见的一种。是担心,还是觉得没有办法沟通?
客户:好像是没有办法!
教练:所以你不是担心与强势的人沟通,而是担心没有办法与强势的人沟通。
客户:哦!
教练:那你认为有什么办法吗?
客户:我平时喜欢与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人沟通,这样容易达成结果。
教练:是呀,因为你们双方都喜欢这种方法,所以容易达成一致。那如果对方喜欢的是果断直接表达自己感受的人呢?
客户:我明白了,我也可以一样果断直接地表明我的态度!也许这是他喜欢的方式,这样会更容易达成一致!
上面是一个很简单的教练案例,类似这样的案例以及比这复杂的案例我经常应用于专业教练研修班的课堂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练就是针对客户的提出的工作、生活中的发生的问题或困惑,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教练技术(教练工具、教练步骤、教练身心语等等)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这里说的“解决问题”,不是教练给出客户解决的方法,而是通过教练给客户照镜子让客户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教练支持客户的焦点不在“事”上,而在“人”上。教练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练首先会帮客户厘清目标,让他清楚他真正想要什么。其次,教练会给客户反映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以及客户信念上的盲点,专业的叫法是:反映真相。接下来教练会支持客户调试自己之前无效的心态与信念到对目标有效的位置去,即就是:心态迁善。最后支持客户自己找到解决之道---制定切实有效的行动计划。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但这还没完,这只是个开始。因为教练意义不仅是让客户明白道理、自己找到解决方法,教练和其他最大的不同就是:令客户做到。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有时不一定能一次完成,比如说:客户不在被教练状态,或在教练过程中发现其它隐藏的真相阻碍了原定的教练过程等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可能要分几次完成。一个完整的教练过程完成后,事还没完,接下来教练还要持续地跟进客户,直至其达成成果。跟进过程中,客户的心态、信念有可能还会反复,此时教练会再次运用教练技术将客户拉回到目标上来,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他达成成果。
在国外,教练像律师一样是热门的高薪职业,同时是一个最具发展潜力的职业。如按费用折算,大约4000-10000元/小时左右,而且不含往返机票、住宿。据统计,在不到15年的时间,全球的专业企业教练激增至8万人,而企业内部教练更是不计其数。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GE、IBM、宝洁、国泰航空、爱立信、BP AMOCO石油、英国航空、柯达等,都在其内部力推企业教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也希望通过专业、规范的学习,而掌握企业教练技能。据报道,目前上海的企业教练学员已逾3万,其中70%为企业主,30%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这些还只是2006年的统计数据。那么我相信在国外发生的事情也一定会在中国发生。职业教练、认证教练在中国指日可待,而且还会细分为:生活教练、管理教练、情感教练、亲子教练……等等。
以上我说了很多都是关于教练的,接下来我想说一说导师。
导师除了具备上面说的那些教练必须具备的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控场能力、情绪感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应变能力、辅助设施(如:灯光、音乐、气温等)的把控能力等。导师也会做像教练一样的一对一Coaching工作,但未必跟进对方拿到成果。导师最主要的是导引一个大方向,通过做个别的现场教练个案引发诸多学员打开自身信念里更多的可能性,去创造自己想要的成果。就像我们国家搞改革一样,导师是大刀阔斧,教练是有针对性的精雕细刻。教练工作时是一对一的,导师工作时是一对众的。导师使用的工具除教练技术之外,还有一些非教练技术的工具。比如说:心理治疗、心理剧、静思、冥想、体验式的练习……等。
不论导师还是教练,都要经过至少3-5年在系统中的磨练、成长,才能比较好的胜任这份工作。
以上,我比较详细的讲了教练和导师的区别。话题再次回到一开始说的,但凡上过教练技术的学员,一般都会有个冲动:要么自己想当导师(其实可能是教练,不过他自己也搞不清导师和教练的概念。),要么想自己开教练技术公司。他的出发点可能没问题,因为他自己在课程中拿到很大的价值,所以迫切的想要这个价值延续和放大。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努力一定有结果,但未必有好结果。当很多学员一学完就满腔热血的去开教练技术公司的时候,他把这事看得非常之简单:不就是找一群人来听课,再找一个人来上课不就结了吗?于是,一家家的教练技术公司风风火火的开了起来。结果怎样呢?由于目的不清、愿景不明,也没有系统的专业支持,加之导师也是七拼八凑凑起来的,这样的机构往往寿命不长,多则两年、少则一年便一命呜呼了!再来说说做导师的又是个什么情况呢?很多学员学完之后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口才还不错,认为这些东西好简单没啥好学的,甚至认为台上的导师某些地方还不如他呢,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操刀开练了。结果自己操刀一练,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由于自己教练技术的功底不扎实,所以当做教练对话时就眼睛一闭往过摸--逮住一点了教练一下,逮不住就算了,反正台下的人也不懂。往往教练关口把不住时,就只能靠做环节走流程来出彩了,要不然怎么办?做不好教练还把自己逼上绝路不成?结果,到最后就做了个不伦不类,这种做法说轻一点叫不负责任,说重了叫误人子弟。这种所谓的“导师”一般胆子都很大,在他们身上通常有两个不怕死的精神:一、自己不怕死;二、不怕搞死别人。这种导师通常在市场上要价不高,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地方练手、有地方拿到做导师的成就感可能比其他都重要。
现在在市场上,有很多人对教练技术很反感,认为和其他训练没什么区别;收费从几百块到几千块鱼龙混杂,认为教练行业很乱,不敢相信;导师队伍泥沙俱下,好像什么人一上完课都能随便当导师;甚至有人认为教练技术徒有虚名、是一种忽悠。这些话在外面我们听了,很多时候感觉到很气愤,想反驳,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在我们自己身上!究其原因有二:第一、国内现在很多教练机构图省事,不开专业教练研修班(CP),只开一、二、三阶段。这样做的结果导致很多学员学完后认为:自己要想为教练技术做点事,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开教练技术公司,要么自己当导师,哪怕这是天堑也只能勉为其难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没错,同时也因为他不知道还有别的选择。第二、导师在课堂里给出的方向不清晰。导师没有将教练的方向理清楚、说明白,给学员的感觉是教练=导师。(当然也有可能有的导师他自己也不明白这些。)第三、机构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没有适时给学员明确的方向指引。所以说所以有今天的结果,是我们行业里面的一些人不争气,把市场破坏了,怪不了别人的。
问题很严重,市场很生气,怎么办呢?有一句话说的好:流言止于制者,还得靠我们这些行内人把正确的理念带给人家,并且自己身体力行之。还有一句话叫: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位同行、各位同修,“正心修身、内圣外王”先从我们自己开始吧!